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第二十七集 咱们前面说完了饮食篇 那下面咱们就来说一说文化篇 说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 很多人以为啊 说古人在日常说话的时候 也是满口的知乎者也 一担心说我要是穿越回去 我不会说文言文 我没法和古人交流啊 啊 其实这种担心啊 是多余的 因为古人日常交流说的呀 也是大白话 语言 它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 一般啊 都是有口语和书面语这两种表达形式的 所谓的文言文 就是指古人写文章的时候用的书面语言 文字产生于口语之后 任何的语言 都是先有了口语 而后才有了书面语的 我们看最初的书面语 也就是加工过的口语文字 在秦朝以前 这个文言文和口语的区别啊 并不大 此为言文一致 那实际上呢 文言文啊 就是将商周时期的口语简化之后加工而成的 从文言文基本定型的春秋战国时期到近代新文化运动前的两千年里 文言文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 加入了一些新的词汇而已 但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口语呢 却一直在变 这个变化的原因啊 主要是受到移民的影响 你比如说游牧民族南迁啊 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的游牧民族内迁 就大大的改变了汉语的口语 自打唐宋以来 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壮大 这口语就越来越通俗化了 和文言文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了 人们平时说话和写文章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那么既然口语变了 那古人的书面语为什么不跟着一块变呢 这里我认为啊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呢 是为了节省书写成本 二是为了显摆 这其三呢 就是政府倡导的这个白话文尽管容易读懂 但是它真的不容易写 因为用字太多了 同样的信息含量的内容 如果你用白话文的话 要会比这个文言文要多出一倍的文字量 在那个纸张没有发明之前的年代 那古人都是在青铜器上注字 在竹简上刻字啊 在丝帛上写字 你想啊 这些书写材料呢 在当时都十分的昂贵啊 而且书写的过程也都很费劲 所以呢 古人为了省钱省力 在写文章的时候啊 必须得惜字如金 所以文言文这种精简化的用语哎 就体现出了它的优势了 咱们打个比方说啊 说你正在读的这部书 总共得有十余万字 你如果用竹简把它给写成的话 得需要近三十斤的竹简 那如果是个百万字的长篇小说 你要用竹简把它给写成的话 那大部分人是买不起的 所以古人用文言文呢 也是为了精简文字来控制成本 我们客观的去讲啊 说文言文格式稳定 言简意赅 但确实是有着书面表达的优势的 那么所谓的显摆呢 它是为了用文言文来彰显读书人的身份 在东汉改进了造纸术之后 这个书写的材料就便宜了 写字儿也不那么费劲了 但是读书人依旧书写文言文 因为古时候能读书识字的人并不多 这样呢 就可以形成一种文化圈层 就把自己跟普通的吃瓜群众啊 可以更好的区分开来 你比如说古代的普通人想要给亲人写封信 那大多是要找读书人帮忙的 甚至还出现了代写书信的这么个职业 在传统的儒家时代 使用文言文 那是读书人的身份象征啊 一直到了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之后 这种优越感才逐渐的消失 自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 历代王朝皆是以儒家思想治国 这个儒家经典啊 多是春秋战国时期由文言文写成的 所以这个文言文呢 也就自然成了正统的书面语言 两千多年以来 不管是口语如何的发展变化 在国家政治领域和正统的教育中行文 仍然是要保持先秦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 那么问题来了 那古代人也用白话文写文章吗 哎 会的啊 特别是宋朝之后 随着民众阅读的普及 这个白话文在书籍文章中的写作数量大大的增多了 宋朝的时候 就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叫做画本 实际上啊 就是说书艺人表演的时候使用的这个底本 这种话本就融合了口语和书面语 就产生了一种浅进文言体 也就是白话小说 此后的畅销类的小说啊 基本上都是用白话文的 因为这样读起来比较贴近真实生活哎 而且大家都能够读得懂 你看四大名著啊 就是这一类小说的代表啊 今天的初中生去读四大名著原文 这并不难 但是你要读文言体的史记 那可就费劲多了 宋朝之后的白话文和咱们今天啊 差别不大啊 基本上都能看懂 在传家集中记载过一段宋朝官府沈问一个妇女的对话 这个妇女砍伤了自己的丈夫 官府的原话呢 是这么说的 是你灼伤本夫 迟到来不打你 这要和咱们今天人说话相比呢 只是个别字的说说法 听起来有些别扭 但是不影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那等到了清朝的时候 这个白话文和今天呢 基本上无异了 作为性情中人的雍正皇帝 给大臣写朱批的时候 就时常会冒出两句白话文 用这样的方式拉近和大臣的距离 你比如说啊 朕就是这样的 汉子就是这样 秉性就是这样 皇帝他甚至给大臣写过你好吗 这样的一个啊我们现代人常用的口语 尽管古人的口语也用白话 但是它并不代表着说你穿越回去就能听懂 因为同样的白话 古人的发音和咱们今天是不一样的 那么关于这类问题呢 咱们在下一集当中会详细的跟大家一起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