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第三百五十一集上集啊 我们介绍到了程浩 这可真是一位了不得的空前绝后的大人物 而介绍程浩的时候呢 我们又提到了周敦颐 程浩呢 就是这周敦颐的徒弟 程浩和哥哥程怡先后来到京城 他们经过不断的努力 终于是有了一些成果 而就此 他们进入官场 好 变法的前奏就说到这里 该出场的大人物们也简单的介绍了 那么下面要进行的是一项非常考验智力的游戏了 请问 像北宋这样的大国 国事千头万绪 哪里都有问题 那想要改变 那要从哪里改呢 怎样才能在那堆积如山的问题当中 找到那个最合适 最容易见效也是最稳妥的突破点呢 这是一个在历代史书里都被忽视了的问题 谁也没有注意到 为什么这变法的顺序是这样的 而不是那样的 王安石从军书法开始动手 那是与北宋的国情有关 与官场的安稳有关 与那个变法幕后的大秘密大宗旨有关系 在宋西宁二年 也就是公元一零六九年的七月 经制治三思调理司议定 军书法出台 他迅速就让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乃至皇帝看到了新法的效果 然而他又巧妙的躲开了以农业为根基的中国古代国家的最大的命脉 时机没到 绝不去动那最敏感最基础的东西 要说这军书法呀 很简单 它关系到开封上百万居民的生活现状 我们都知道 这大城市的繁荣取决于周边的小城镇以及农村的供给 它就像一只庞大的蜂猴 全体的工蜂要全力以赴的供养它 才能把它养肥 而反过来 它负责繁衍整个蜂群 开封城也是这样 为了繁荣 他赵匡胤建立了一个部门 名叫发运司 由他的长官发运使来负责盐浙江湖等六路的漕运 把南方的柴米茶盐等一系列的好东西运到京城来 可是啊 这时间长了 就显示出了它的弊端 那就是这发运司的权力有限 这发运司啊 只是一个执行机关 他只能按照命令到某地去征集运送某些东西 而决定在什么时候运什么东西的 那是京城里的三司部门的某位大佬 他老人家呀 只知道大笔一挥 按照不知哪年哪月存下来的抵档 说有个地方出产这种东西 好 发运室就到那儿去摊派 这个操作呀 让整个漕运是乱七八糟 很多时候 这地方啊 没这东西 任务却来了 而那个地方有这东西 却烂在地里 不要这样做的做法呀 很浪费 但是啊 你别急 嘿 真正的浪费呀 还在另一边 这京城里的供需更加的混乱 这大佬们呢 都是一些口不言厉 手不沾钱的君子 他们哪有闲心去管市场上真正需要些什么呀 于是京城里积需的往往是运不上来的 而京城里积压的倒是源源不断的涌了进来 长此以往 供需脱节 但奇妙的是 京城啊 反而是更加的繁荣了 嘿 你问了这是为什么呀 咱们稍后再说 这针对着国家的具体负责部门的无能 王安石变法的第一步就是要改善这一点 他的办法是归根结底一句话 就是人治 要知道啊 法治和法治社会在当时是大逆不道的 不管王安石的心里是不是另外有更好的主张 他只能在是原有的基础上去改良 而他具体的做法就是给发运使扩大权力 他就是要让发运使有权利知道这京城里啊 需要些什么 各地都出产些什么 由发运史来决定到什么地方 用什么价钱买什么东西 期间呢 朝廷要花钱 同时也要考虑把这东西运回京城的路程 运费也要打进去 而在运回京城之后 由官方的原有渠道向官员和市民出售 哼 可是这一下子就等同于国家开了一个买办的大公司 那些人人君子们见此是勃然大怒 第一轮的攻击呀 是由就职支建院的范仲淹的二儿子范淳仁发起 他在奏章里啊 没有指出军书法任何一点的错处 他的重点是不断重复着君子小人的分辨法 在他看来 王安石一党就是无事生非 残害百姓 而所谓的富国之法 不外乎是向汉朝的小人桑弘扬学习 而每天呢 就是像商鞅那样想着怎样赚钱 这样做呀 完全就违背了孔子孟子等圣人的教诲 对此神宗的意见是他的这些说法呀 是空洞无物 态度恶劣 于是范春仁被贬出京城 到外地反省 接下来出场的是一位开封府的推官 他的职务虽然不大 可是呢 我们也得必须认真的应付 因为他是苏轼 要知道苏轼这时候已经是闻名天下 他在全国读书人的心中的地位 和文坛盟主欧阳修都已相去不远了 他的话真正说到了点子上 而要明白其中的奥妙 就得首先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新法改革之前 京城的供需脱节了 那为什么东京还能保持住这有史以来人类最为巅峰的繁华呢 其实啊 商业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呢 保持住了京城的繁华 周边的流通 可是另一方面也让金山银河从国库的旁边流走 跟国家呀不发生关系 那么是谁在经商 他们又是怎样的经商 联系到苏轼的话 那就是自军书法实行 豪商大鼓皆宜而不敢动 那为什么不敢动呢 是因为军书法虽然没有说明国家是官办公司 但是既然采买必定出售 那就一定会和商人争夺利益